【患者病史】
2014年7月18日上午,一位55岁患“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女性患者转入陕中二附院心胸外科(北京海德心脏中心)。入院时患者神志尚清,但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瓣叶上有7×9mm大小的赘生物,10天前有高热病史,在当地县人民医院给予“消炎”治疗,病情不见好转,遂转咸阳某医院治疗,治疗一周病情无改善,胸闷气短症状加重,夜间不能平卧,遂转入我院拟进行手术治疗。
【实施抢救】
当天晚上凌晨2点30分,患者突然胸闷气短加重,伴呼吸极度困难,频繁咳嗽、咳出粉红色泡沫状痰液,伴大汗淋漓、四肢末梢和嘴唇明显发绀。此时生命体征监测提示:心率140次/分,血压100/30mmhg,血氧饱和度只有80%,且在逐步减低。这是典型的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急性左心衰的表现,很可能是瓣膜穿孔或者是赘生物脱落堵塞冠状动脉所致。
心胸外科主任柏本健迅速组织医师、护士赶到病房参加抢救,在加大氧流量、利尿、吸痰、镇静、扩血管、强心等一系列治疗后,第二天清晨有所好转,血氧饱和度上升到了90%,但患者仍然感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双肺都是湿罗音。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都有赘生物,主动脉瓣叶穿孔,伴主动脉瓣大量返流。
【医德拷问】
病因已经很明确,要想阻止心衰不再加重或发展,只能尽快手术,切除病变的瓣膜,置换人工的心脏瓣膜,消除心脏瓣膜的返流,否则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但其穿孔是因炎症引起的,又是急性左心衰发作期,所以手术的风险非常大,术后有可能病情恶化或者炎症扩散无法控制。怎么办?
家属很纠结,医师也难抉择。如果医师不做手术继续实施保守治疗,无论结果如何,医师的压力和责任都会轻一些;如果医师为患者做了手术,而最终又没有挽救其生命,医师又将背负多大的责任和压力!柏主任将病人的情况通报了医疗工作部,并与家属反复交流,最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只有实施手术,才有活下来的希望。
【实施手术】
双方达成共识后,柏主任及其团队在做好充分准备后于7月20日为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打开心脏探查主动脉瓣叶上有淡红色赘生物,主动脉瓣膜右叶已经撕裂成两半,再探查二尖瓣前叶也有一个拇指大小赘生物,前叶也已经穿孔。分别剪除两个损坏的心脏瓣膜并送检,置换了两个人工心脏瓣膜,手术顺利成功了!返回重症监护室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逐步恢复正常,第二天顺利脱离了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晚上就能正常进食了。
柏本健主任介绍说,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一般需感染得到控制,体温下降到正常1—2个月后再做手术比较安全。否则手术风险太大,且术后有可能炎症还会扩散。但当治疗过程中出现左心衰时,应及时手术,切除赘生物,置换人工心脏瓣膜,否则绝大部分病人都会死亡。此例病人因诊断治疗及时,目前已顺利度过了心衰、肾衰、呼衰、感染等各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但术后还需要继续应用抗生素巩固治疗一个月左右,以防止病情复发。(文 外五科 田永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