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静 图/张锋利 焦移乐)
题记
位于东南非洲的马拉维共和国是一个拥有1750万人口的内陆国家,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也是联合国公布的艾滋病、疟疾等传染病的重灾区。由于极度缺医少药,马拉维人均预期寿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为40岁左右,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居高不下。
2018年4月15日,中国第六批援马拉维医疗队抵达马拉维共和国,开展为期一年的援非医疗。他们在克服卫生条件落后、职业暴露风险高、语言交通困难、水土不服等问题后,根据马拉维国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援外工作。
本期医疗队17名队员由陕西省卫健委委派,其中有两人来自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他们的名字是——张锋利、焦移乐。
2018年4月15日
中国第六批援马拉维医疗队启程
这里是动物的乐土 却不是人类的天堂
“出发前,无数遍在脑海里构想过马拉维的形象,当你真正踏上这片热土的时候,你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种希望和绝望交织的情感。”
——张锋利
张锋利和马拉维儿童
张锋利,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消化肾病科副主任医师。伴随着飞机巨大的轰鸣声,中国第六批援马拉维医疗队在长达12000公里、历时20小时的飞行之后,停驻在马拉维共和国首都利隆圭。步下舷梯那一刻,耳边是呼呼的热风,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荒凉。此时此刻,与张锋利同行的陕中二附院同事,33岁的年轻普外科医生焦移乐举起了手机,拍下了第一张他眼中的马拉维。“到处都是蓝天白云,到处都是我们从前只能在动物世界里看到的神奇动物,感觉天高地阔,特别恣意,特别放飞。”焦移乐说。
马拉维自然风光
的确,美丽而神秘的非洲大陆,总能让人心生向往。马拉维拥有多样的地貌,九个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里栖息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和丰富多样的鸟类,打起哈欠来霸气十足的河马,永远在奔跑状态的疣猪, 吃个不停的大象,成群结队的非洲大羚羊,机警地在树顶俯瞰的老鹰……对于初到非洲的每个人来说,所有这些画面都是美好、新鲜的,张锋利和焦移乐也不例外。“出发前,无数遍在脑海里构想过马拉维的形象,当你真正踏上这片热土的时候,你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种希望和绝望交织的情感。”张锋利说。随着车辆的行进,越来越多的马拉维人进入了医疗队的视野。对于医疗队的到来,他们并不陌生,只要车上挂着中国国旗,印着“CMT”(Chinese Medical Team)标志,就能很容易获得他们的亲近。“他们会像老朋友一样跟我们打招呼,不停地说着‘How are you’!小孩子们会伸着脏脏的黑手,向我们讨要各种小零食。”焦移乐说。但友善、热情,却始终无法掩饰这个国家的贫穷和落后。尘土飞扬的街道上,破屋烂顶的居所,拄着拐杖的瘸腿大妈,穿着小底裤满地乱跑的小孩儿,骨瘦如柴的出租车大叔,瘦削的脸颊之上,一双大且圆的眼睛显得格外突兀。“尤其是孩子的眼睛,我甚至不敢跟他们直视,因为那双眼睛写满了渴求,很多时候仅仅是一块肥皂,几颗糖果,就能引发哄抢。”张锋利说。在这片自然资源极其丰饶美丽的土地上,人甚至不如动物活得有尊严。
马拉维儿童伸手向队员讨要食物
马拉维当地生存环境
这里没有职业成就感 只有努力让你活下去
“在祖国的医院里工作,救活一个病人,可以实现我的职业理想,收获职业成就感,而在马拉维,我们的每一次救援,仅仅是出于对生命个体的天然尊重!”
——焦移乐
焦移乐和马拉维儿童
抵达位于马拉维首府利隆圭九区太平洋村的驻地之后,中国第六批援马拉维医疗队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学习。在取得行医执照后,17人的医疗队被分为了两组,分别派驻到了相隔400公里的卡姆祖中心医院和姆祖祖中心医院工作。张锋利和焦移乐的医疗服务点就在距离驻地4公里之外的卡姆祖中心医院。
凌晨四点的卡姆祖中心医院
进入医院后,病房里的环境触目惊心!一间病房六张床,每张床上铺着一个破旧肮脏的海绵垫,患者就直接躺在上面。条件好一点儿的,会自己带一条毯子铺上,条件差的就直接躺在垫子上。病房外是一条长长的阳台,这里也是安置病人的地方。马拉维旱季很冷,住在这里的病人的全部铺盖也只有几块破布。“查房的时候我们穿着厚外套、白大褂依然觉得冷,这些病人就这样躺着。”张锋利说。病房没有吸氧设备、负压吸引设备,需要吸氧的病人都是靠着空气制氧机来救命,因为使用频率太高,设备经常出故障。卫生条件极差,即使手术室都是蚊蝇到处飞,根本做不到无菌。
在医院走廊里休息的病人家属
在这样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来自中国的医疗队却始终在坚守。因为极度缺乏医生,外科大夫每个人平均一天要做5-6台手术,晚上还要轮流值班。整个3月,焦移乐一共值了15个夜班。“手术的频率很高,有时候这个还没做完,另一个已经推进来了。”焦移乐说。即便如此,这里每天依旧有做不完的手术,依旧有大批眼巴巴等着医生去救治的人。因为贫穷,很多人一旦生了病,就几乎约等于死亡。他们也许一生都进不了一次医院,进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危重病人。 “他们本就不该死!一个阑尾炎都要拖到穿孔了才来!”焦移乐说。因为贻误了病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一个个本不该逝去的生命,就如尘埃般消失在非洲广袤的土地之上了。
焦移乐为马拉维患者抽血检查
而对于从事内科疾病治疗的张锋利来说,赤裸裸的现实让她更觉无力。“在内科病房里每天都有人死去,每天早上交班的时候都会有2-4个死亡病例,如果哪天交班没有死人,大家都会觉得很惊讶!”张锋利说。病房里八成的病人是感染性疾病,一半的HIV阳性,其中大多数都因为合并结核、贫血、肝损等入院,而且死亡患者大多是青壮年。作为一名看惯生死的医生,在马拉维,张锋利依旧无法承受死亡带来的巨大伤痛。“直到今天,我还记得那个年轻的姑娘,太可惜了!”张锋利伤感地回忆。那是一个20出头的女孩,刚刚生完孩子一个月,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发热、昏迷的状况。张锋利接手治疗后,病情却一直没有好转。第二天张锋利查房的时候,看见了监护人手里抱着一个一直啼哭的婴儿,上去一问才知道,这就是那个姑娘的孩子,没奶喝,哭得厉害。“因为当时上班没带钱,我就跟学生借了2000克瓦查交给监护人,让给孩子买牛奶喝。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又带了些钱,想给孩子补补营养,到了病房发现那个姑娘不见了,护士告诉我,她昨晚去世了。”张锋利说,像这样早早就失去父母的孩子在马拉维很常见,像这样不明原因死亡的病人则更多。“在祖国的医院里工作,救活一个病人,可以实现我的职业理想,收获职业成就感,而在马拉维,我们的每一次救援,仅仅是出于对生命个体的天然尊重!”焦移乐说。
患病的马拉维人
这里危险重重 我们无可逃避
“等待结果的那一个小时里,我很怕,怕得要死。”
——焦移乐
焦移乐为马拉维儿童诊治
在马拉维,因为物资极度贫乏,医疗队员们可以三天不吃新鲜蔬菜,只啃干粮;可以因为缺水,一周都不洗澡;可以因为临时断电,在漫漫长夜里数天上星。所有这些,队员们都可以忍,但唯不能忍的,就是无处不在的职业暴露。在卡姆祖,病房里50%以上的患者都是HIV阳性患者。内科病房只配有一名护士,采血、静脉穿刺、腰穿、腹腔穿刺、胸腔穿刺等等,几乎全都需要医生来亲力亲为,血液、体液这样的高危样本是张锋利他们每天都要接触的。“洗手没有肥皂、洗手液是太稀松平常的事。”张锋利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服、口罩、手套,就是张锋利他们的全部装备,相比较当地医生直接穿便装查房,队员们的防护装备已经算是很扎眼了。
张锋利在内镜室给病人开处方
而对于年轻的焦移乐来说,2018年9月9日,大概会是他铭记一生的日子吧!那天,焦移乐正在进行一台乙状结肠扭转切除术,手术的过程十分顺利,然而在伤口缝合最后一针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当时不知道怎么搞的,缝合针一下子扎到了左手食指。”焦移乐说。在马拉维,因为涉及到隐私和经济问题,大部分病人在手术前都不会专门做艾滋病检查。这一针扎下去,焦移乐的心都跟着哆嗦了起来。在处理完病人伤口之后,在护士的陪同之下,这名病人立刻接受了艾滋病检查。“等待结果的那一个小时里,我很怕,怕得要死!”焦移乐说。看着手表指针一格一格地跳动,焦移乐在脑海里迅速布置好了自己的未来。“当时我就想,假如被传染了,我就永远呆在非洲不回去了,省得拖累家人。”焦移乐说。好在,结果是好的。现如今再说起这件事,焦移乐显得云淡风轻,鬼知道当时他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小时。
焦移乐正在进行手术
除了艾滋病,马拉维还是疟疾的重灾区。“你见过肚子吸饱了血,呈球状的蚊子吗?在马拉维,这很常见。”张锋利向我们展示了她随手拍到的这张照片。因为多种传染病肆虐,每个援马拉维的医疗队员回国后,都会有一个月的隔离期,那是因为很多人在马期间没有发病,回国后传染病才会发作。说起这些,队员们都笑称,在马拉维要是没有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精神,还真就熬不下去。
肚子吸饱了血的蚊子
这里离家很远 离祖国很近
“妈妈,你回来得太晚我就长大了!”
——张锋利
张锋利全家福
援外工作是一项很特殊的工作,在这里,一群陌生的成年人在一起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挑战。这里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天黑之后唯一的乐趣大概就是看星星了。“马拉维路灯很少,所以入夜以后,天空显得格外黑,星星也就显得格外明亮。”张锋利说。在无数个不眠的夜里,张锋利和焦移乐就这样,仰望着星空,思念着远方的人。
张锋利给大家做年夜饭
好在什么都没有的马拉维,还有网络。张锋利和焦移乐每天最轻松的时候,就是跟家人视频的时候,而最失落的时候,也是跟家人视频的时候。张锋利和焦移乐都有一个4、5岁的女儿。“孩子在幼儿园哭,老师问她怎么了,她说我想妈妈!老师说,让妈妈放学来接你。孩子说,我妈妈在手机里,我妈妈不是真的!”每每听到这些,作为母亲的张锋利就止不住泪流满面!焦移乐也是一样。他自己身在国外,身为护士的妻子每天工作也非常繁忙,小女儿只能托付给老人代管。“孩子姥姥要看店,有时候也顾不上她,有一次视频,我看到孩子自己一个人躺在一堆卫生纸卷上睡着了,心里难受得像刀割一样。”堂堂七尺男儿,被疑似感染艾滋病时没有落泪,却轻轻松松被一个5岁孩子打败了。
焦移乐和当地居民
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年的援外时间并不算长,可对于孩子来说,一年是一个她等待不起的长度。“妈妈,你回来得太晚我就长大了!”——听到女儿的这句话,张锋利常常自责,也时常会怀疑,自己做的这个决定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值得?如果之前还有疑问的话,当你来到马拉维,看到他们的生活状况和他们的生存状态,就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也更珍惜家人的陪伴和支持。“我希望成为女儿的骄傲,我会对女儿说,爸爸在非洲救活了很多像你一样的小朋友,他们都很崇拜爸爸呢!”焦移乐说。
张锋利在马拉维布兰太尔义诊
而在马拉维,中国医生也的确备受推崇。在这里,中国医生约等于“尽职尽责”、“善良友爱”和“医术高明”。相比较本土的医生,马拉维人更愿意让中国医生来给自己治病。一旦看到了中国医生,他们就会夸张地挥舞着双手,操着蹩脚的中文召唤:“你好,帮我!”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张锋利和焦移乐总是会竭尽自己所能,来帮助每一位马拉维患者。“有一天我已经连续做了5台手术,医院也快到下班时间了,有一个50多岁的马拉维大叔,一直在办公室外面等我,希望我能给他做手术,他说他想延续生命,等待自己远方的儿子回来。”焦移乐说,这样的理由让他无法拒绝。于是,他向同事说明了情况,争取了理解和帮助,最终帮助这位大叔完成了手术。他拉着焦移乐的手说:“谢谢你,中国医生!”焦移乐说:“这是马拉维人民对中国医生的信任,是对我们中国的认可!不出国门体会不到,出了国门才知道,祖国就是我们的底气!”这件事,让焦移乐深受触动,他也随即将微信朋友圈的封面换成了五星红旗。虽然离家很远,但是我们离祖国很近。
中国驻马拉维大使刘洪洋先生和医疗队队员
“我认识一名来自于兰州军区医院的医生,他在完成两年的援助任务之后,个人提出申请,通过国家派遣成为了一名常驻马拉维的医生,现在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十年。”焦移乐说,再过不久,他和张锋利就要回国了,或许他们不会选择像这位医生一样,再次重返马拉维,但至少在他们心中,已经深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仁爱、无私、无畏的种子。身为一名医生,无论身处何地,这颗种子都会生根发芽,传递给更多人以生的希望,和活的勇气。
马拉维当地报纸《The Nation》刊登消息
后记
一年来,来自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援马医生张锋利、焦移乐,共接诊门诊患者超1000人次,住院患者超5000人次,完成手术300余台,内镜下治疗120余例。
一年来,中国第六批援马拉维医疗队在卡姆祖中心医院开展了儿科神经门诊,指导当地医生为脑疟患儿进行神经康复治疗;开展了姆祖祖中心医院手例胃癌根治术;为复杂疑难多发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患者争取手术机会,保留住了子宫,并帮助卡姆祖中心医院筹建妇产科腹腔镜手术室;为具有多发合并症的危重患者开展先进麻醉技术;为病程几十年的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有效的针灸治疗。医疗队还不定期深入农村开展义诊和科普宣传活动,义诊受益人群达到700人次。
中国与马拉维共和国于2007年12月28日建立外交关系。12年来,中国政府共向马拉维派出六批医疗队,101名医务工作者。截至目前,中国医生共接诊马拉维门诊患者60778人次,住院患者86969人次,完成手术23525人次。
人物简介:
张锋利,女,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擅长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消化系统危重病人的抢救、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如消化道息肉切除、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癌支架植入。主要研究方向:急慢性肝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防。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焦移乐,男,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擅长消化道手术。主要研究方向胃肠疾病。发表论文两篇,获专利一项。